羅素兄弟談論說服小勞勃·道尼在《美國隊長3》中飾演反派過程!

曾幾何時,《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只是喬·羅素與安東尼·羅素腦海中的構想。這部2016年電影讓復仇者聯盟分裂成兩派:反對英雄監管法案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克里斯·伊凡飾),與支持法案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小勞勃·道尼飾)。當史蒂夫被迫保護遭洗腦殺害東尼雙親的摯友巴奇·巴恩斯/酷寒戰士(賽巴斯汀·史坦飾),衝突更趨複雜。

近期,這對導演兄弟揭露了說服漫威讓MCU兩大台柱對決的幕後趣事。接受《好萊塢報導者》專訪時,羅素兄弟坦言當時面臨兩大難關。

首先得說服MCU總舵手凱文·費吉。安東尼回憶說:「我們向凱文提案後,他說:『好吧,我買單。現在你們得去搞定道尼。』我反問:『你不一起來嗎?』結果他沒去。」

接著喬·羅素描述如何「拜碼頭」說服道尼:當時這位鋼鐵人演員「坐在威尼斯辦公室屋頂的躺椅上,姿態宛如帝王」,而兄弟倆「排練完提案內容後現身」,喬·羅素強調壓力爆表:「你等於在遊說全球最大牌巨星,將他的搖錢樹角色轉為反派。」

贊助商連結

儘管東尼在《英雄內戰》中與史蒂夫對立,但主要反派實為齊莫男爵(丹尼爾·布爾飾)。安東尼補充說,這場豪賭竟是押注在《美國隊長》系列而非鋼鐵人個人電影,喬·羅素更稱該片是「生涯最重要的提案」,並讚道尼「勇於冒險,這選擇為《無限之戰》與《終局之戰》的爆發性成功鋪路」。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無疑是一場豪賭。畢竟,MCU早在《復仇者聯盟》便埋下美國隊長與鋼鐵人間的緊張關係。然而,同事間的摩擦與「為危險法案對立」或「保護殺父仇人」的衝突截然不同。讓兩大系列核心人物正面對決,勢必從根本上且不可逆地改變MCU的軌跡。

贊助商連結

羅素兄弟對於提案「將鋼鐵人塑造成美國隊長的反派」感到緊張是可以理解的。若執行失當,可能損害角色聲譽或讓粉絲對系列失去熱情。更何況,漫畫中的《內戰》故事線備受推崇,改編壓力更為巨大。但換個角度,或許正是這種風險吸引了小勞勃·道尼接受劇本。

儘管這部電影對漫威來說是一場巨大的賭注,《美國隊長3》最終成為MCU中最成功、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電影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莫過於美國隊長與鋼鐵人之間的辯論,因為兩者在關於復仇者聯盟以及巴奇過去罪行的觀點上各有其道理。

此外,該電影還將黑豹與蜘蛛人引入MCU,進一步激起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熱情。《美國隊長3》無論在新角色的引入還是在MCU英雄之間那充滿說服力的衝突方面,都展現了極大的雄心。顯然,凱文·費吉和小勞勃·道尼信任羅素兄弟的決定是正確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