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4超人 : 第一步》電影預算曝光!與《死侍與金鋼狼》相近

據報導,《驚奇4超人 : 第一步》的預算已曝光,與去年的《死侍與金鋼狼》相當。

《驚奇4超人 : 第一步》是漫威首個將這支超能家族正式帶入漫威MCU宇宙的重啟大作。該片被形容為一部宇宙規模的史詩巨作,背景設定於主線MCU之外的另一宇宙,驚奇4超人將對抗龐大的宇宙存在「行星吞噬者」。

不過,《第一步》是在一個內部矛盾的漫威工作室旗下推出的。儘管這部電影被標榜為大型漫畫改編巨片,漫威及其母公司迪士尼近來一直強調削減開支,整體預算趨於精簡。因此,粉絲們都相當好奇麥特·夏克曼的新作與MCU其他電影相比成本如何。

贊助商連結

據《綜藝》最新報導,該媒體獲悉《驚奇4超人 : 第一步》重啟版的製作預算約為2億美元。

這個數字使得該片成本與去年上映的《死侍與金鋼狼》相當,後者與其他數個項目並列為漫威電影史上第六昂貴的作品。

The cast of 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 standing around the Fantasticar on a New York City street looking up at something

值得注意的是,這2億美元的數字僅指電影的製作預算,並未包含宣傳或行銷費用。

自《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以來,2億美元已成為漫威電影的常見製作預算標準,14部無限傳奇後的電影中,就有8部達到這一數字。

 以下是所有 MCU 電影的製作預算比較(資料來源:The Numbers):

  1.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2019) – 4億美元
  2.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2018) – 3億美元
  3. 美國隊長:英雄內戰 (2016) – 2.5億美元
  4.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2015) – 2.25億美元
  5. 復仇者聯盟 (2012) – 2.25億美元
  6. 鋼鐵人3 (2013) – 2億美元
  7. 星際異攻隊 (2014) – 2億美元
  8. 奇異博士 (2016) – 2億美元
  9. 星際異攻隊2 (2017) – 2億美元
  10. 黑豹 (2018) – 2億美元
  11. 蟻人與黃蜂女 (2018) – 2億美元
  12. 蜘蛛人:離家日 (2019) – 2億美元
  13. 黑寡婦 (2021) – 2億美元
  14. 永恆族 (2021) – 2億美元
  15. 蜘蛛人:無家日 (2021) – 2億美元
  16.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 (2022) – 2億美元
  17.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2023) – 2億美元
  18. 驚奇隊長2 (2023) – 2億美元
  19. 死侍與金鋼狼 (2024) – 2億美元
  20. 驚奇4超人 : 第一步 (2025) – 2億美元
贊助商連結

以下為製作預算略低於2億美元的電影:

  1.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2017) – 1.8億美元
  2. 美國隊長4:無畏新世界 (2025) – 1.8億美元
  3. 雷霆特攻隊 (2025) – 1.8億美元
  4. 蜘蛛人:返校日 (2017) – 1.75億美元
  5. 驚奇隊長 (2019) – 1.75億美元
  6. 鋼鐵人2 (2010) – 1.7億美元
  7. 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 (2014) – 1.7億美元
  8. 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 (2013) – 1.5億美元
  9. 雷神索爾 (2011) – 1.5億美元
  10. 尚氣與十環傳奇 (2021) – 1.5億美元
  11. 鋼鐵人 (2008) – 1.4億美元
  12. 美國隊長 (2011) – 1.4億美元
  13. 驚奇浩克 (2008) – 1.375億美元
  14. 蟻人 (2015) – 1.3億美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驚奇4超人:第一步》的製作預算為2億美元,與多部MCU主流電影相當,屬於中高成本製作。

這部 2025 年的《驚奇4超人》重啟作品設定在一個復古未來主義的平行世界,邪惡的行星吞噬者宣告他們的星球即將被吞噬。《驚奇4超人:第一步》將於7月25日上映。

大約一年前,迪士尼及旗下的漫威影業曾公開表示他們必須改變開支習慣,這導致MCU多數串流作品的預算被壓縮。

當時許多人以為這種緊縮措施也會影響MCU電影的預算,但目前看來情況並非如此(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自《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以來,超過半數的MCU電影都維持在約 2 億美元的預算水準。根據 The Numbers 的數據,唯一超過此預算的作品都是大型團隊電影,這類片因演員眾多,薪資開銷也明顯更高。

那麼,為什麼漫威影業的電影預算並未如同其他迪士尼作品那樣削減呢?

很可能是迪士尼在開支上採取更謹慎、精準的策略,而非全面大幅削減。該公司更願意將資金投入他們認為一定能成功的項目(這也是MCU應該做的),而不是隨意批准新計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