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導演詳細解說亞瑟在結尾的大告白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最近解開了《小丑:雙重瘋狂》結尾亞瑟·佛萊克令人震驚的體悟。

贊助商連結

注意!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這部電影解構了亞瑟在第一部電影中的弧線。在整部電影中,他使用內心的幻想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然而,在審判期間,他沒有完全屈服於他的小丑人格,而是向自己和陪審團承認小丑從來都不是真實的。他是亞瑟,他一直只是亞瑟。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他失去了哈莉·奎茵的愛,她只是因為小丑的力量和混亂而被他吸引。

他意識到一切都如此腐敗,永遠無法改變,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將一切燒毀。當那些警衛在醫院殺死那個孩子時,他明白了,打扮成這樣、化妝、穿上這些東西,並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在某種程度上,他接受了自己一直都是亞瑟·弗萊克的事實;他從來都不是這個強加於他身上的東西,也不是高譚市民賦予他的象徵。他是一個無意間的偶像,這個身份被強加在他身上,但他不再想以假象生活,他想成為真正的自己。

贊助商連結

《小丑:雙重瘋狂》探討了成為一個更廣泛運動的象徵人物,以及這如何與一個人的內心魔鬼產生衝突。雖然這個訊息並不一定能打動所有觀眾,但這是一個充滿創意的賭注。第一部電影在全球票房獲得了10.8億美元,打動了觀眾,但也因讓一個殺害了六個人的人如此令人同情而受到批評,然而這個故事仍然引人入勝。續集則顛覆了這一點,讓亞瑟認識到他的行為並沒有改變任何造成他成為小丑的社會問題。

《小丑:雙重瘋狂》可能是一部具爭議性的續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傳達任何訊息。《小丑》展示了當社會遺棄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時,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長期的冷漠如何能將一個人推向崩潰的邊緣。續集則探討了當一個受害者轉變為加害者並被推向公眾視線時,會發生什麼。亞瑟獲得了他一生所缺乏的關注,但卻從未得到他真正需要的愛與同情。像在第一部電影中一樣,他最終達到了一個爆發點。不過這次,亞瑟接受了他無法改變社會的事實。

除了繼續展示亞瑟的感受如何被忽視之外,他決定放棄小丑這個身份也揭示了社會再次讓他失望的另一種方式。即便他犯下了無法挽回的罪行,亞瑟仍然被困在別人希望他成為的模子中。高譚市民渴望看到那個燒毀城市的瘋狂小丑。儘管他對社會感到失望,亞瑟仍然與這種期望抗爭,因為他一直在與心理疾病抗爭過活。由於他時常無法控制的大笑發作,他曾被標籤為怪人。如今,不論他是否願意,他又被標籤為一個偶像。

贊助商連結

雖然《小丑:雙重瘋狂》的粉絲可能無法與這部續集產生共鳴,但它的道德複雜性仍然引人入勝。導演菲利普斯顛覆了觀眾的期待,帶來了一個陰暗的續集,其中亞瑟並沒有因為過去的行為而感到慶幸,因為那些行為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他仍然被誤解。

導演解釋說:「悲哀的是,他就是亞瑟,沒有人在乎亞瑟。即使是Lady Gaga飾演的哈莉·奎茵,直到最後離開時,才叫了他一聲亞瑟。」從這個角度看,哈莉·奎茵代表了高譚市民以及觀眾。菲利普斯補充說:「她意識到,我在一趟完全不同的旅程上,你無法成為我希望的那個人。」

《小丑》續集的結局引發了更多討論,但亞瑟決定接受自己的身份,從導演的評論來看是合乎情理的。《小丑:雙重瘋狂》現正熱映中。

This message is only visible to admins.
Problem displaying Facebook posts. Backup cache in use.
Click to show error
Error: (#200) Provide valid app ID Type: OAuth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