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MCU的片尾彩蛋幾乎是必備的,就像是能用來對時間的標準一樣,但時代已經改變了。從2008年的《鋼鐵人》開始,彩蛋場景立刻成為了漫威大片系列的象徵,直到十多年後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才第一次打破了這一傳統。如今,即便彩蛋場景看似不可或缺,MCU也不再保證每部作品都會包含這些額外的片段了。
漫威第五階段的影集幾乎都沒有片尾彩蛋,這讓越來越多認為彩蛋不再必要的觀眾感到欣慰。MCU已經陷入了太多彩蛋暗示未來計畫但未能兌現的情況,老實說,我們也不想再重蹈《永恆族》片尾彩蛋預告刀鋒戰士登場,卻遲遲未推出電影的覆轍。
儘管如此,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阿嘉莎:無所不在》一定會有片尾彩蛋,特別是緋紅女巫的陰影似乎仍然存在。畢竟,這部影集看起來就是為了在《奇異博士:失控多重宇宙》的結局之後暗示她還活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阿嘉莎:無所不在》並沒有片尾彩蛋,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決定恰到好處。

如果《阿嘉莎:無所不在》有一個最值得注意的點,那就是節目統籌潔克·薛佛如何巧妙地編織出一場藝術般的「誤導」。三年後,當MCU的網友粉絲群體因為並不存在的梅菲斯特暗示而群情激昂時,潔克·薛佛有意地利用了大家對緋紅女巫回歸的期待,精心設計了一場不可避免的期待泡沫。
毫無疑問,在某個多元宇宙的平行時空中,《阿嘉莎:無所不在》的片尾彩蛋可能回到了萬達格聖殿的廢墟,展現出瓦礫漂浮在伊莉莎白·歐森飾演的汪達·馬克希莫夫進行自我犧牲的地點。然而,這不是我們的宇宙,並且我們應該感到慶幸。那麼做會顯得廉價且不必要,而現在我們可以繼續懷抱著對緋紅女巫將來回歸MCU的美好幻想,而不至於讓她的回歸影響到《阿嘉莎:無所不在》精彩的結局。

取代傳統片尾彩蛋的是,《阿嘉莎:無所不在》的結尾透過哈恩飾演的迷人反派角色留下的幽靈設定了接下來的情節。她提出成為喬·洛克飾演的比利·馬克希莫夫的「靈魂嚮導」,正如假冒的《女巫之路的歌謠》中所暗示的那樣。與其將焦點放在仍不存在的緋紅女巫個人電影上,該結尾給出了令人期待的鉤子,指向未來可能取代《阿嘉莎:無所不在》第二季的劇情,猜測可能是新版的《漫威復仇者:孩子們的十字軍》(Avengers: The Children’s Crusade)。
在該故事中,背景設於《M皇室》和緋紅女巫失控、導致多名復仇者死亡的事件之後,巫術和少年復仇者們踏上尋找汪達的旅程,這是在她從漫威漫畫中消失多年的情況下展開的。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情節,處理了汪達著名的「不再有變種人」咒語所引發的後果,並且結合了更多的漫威角色,包括X戰警,然而這些角色目前還無法在MCU中展現。
《阿嘉莎:無所不在》的結尾也暗示比利將展開自己的「孩子們的十字軍」,這次是尋找湯米,而非汪達,這個故事必然會以某種方式處理馬克希莫夫孩子們的成長和自我探索之旅。通過避開直接設置緋紅女巫的片尾彩蛋並以尋找湯米的承諾作結,《阿嘉莎:無所不在》完美地為倖存的角色鋪設了下一章的基礎。下一階段的劇情已經展開,或許仍有可能回到汪達的故事,但我們應該欣賞這種不輕易透露所有答案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