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色衝浪手」錯失良機後十七年,拉爾夫・伊內森飾演的行星吞噬者終於可以在漫威MCU宇宙的《驚奇4超人》中,真正還原這位漫威超級反派的角色 。 隨著拉爾夫・伊內森加入飾演宇宙實體「行星吞噬者」,《驚奇4超人》的卡司陣容日益強大。 這部電影的劇情以及它在漫威MU宇宙的時間線目前仍保密,但似乎《驚奇4超人》將要在1960年代面對行星吞噬者,不過這是否會涉及到一個替代性的漫威MCU宇宙 時間線,目前尚未確認。

儘管驚奇4超人在多年來被四度搬上大銀幕,且憑藉著團隊的超高人氣以及他們在漫威90年曆史中的重要地位,但“漫威第一家庭”在真人電影方面仍未像蜘蛛人、復仇者聯盟和X戰警等其他漫威標誌性人物取得相同的成功。 導演麥特·夏克曼旨在藉由驚奇4超人首次正式加入漫威MCU宇宙的作品來扭轉頹勢,這部電影也將帶來銀色衝浪手、行星吞噬者以及漫威宇宙中關鍵角色H.E.R.B.I.E.的首次亮相。
在2007年,提姆·史多利的《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延續了2005年《驚奇4超人》的溫和成功,採用了更大膽的設定。 除了宿敵「末日博士」的回歸之外,驚奇4超人還將面對由銀色衝浪手預告到來的「行星吞噬者」,這也是銀色衝浪手迄今唯一一次真人電影亮相。 然而,儘管電影版的銀色衝浪手相當符合漫畫設定,但對於行星吞噬者而言卻不是如此。 電影中的行星吞噬者不是擁有類人形態和智慧的宇宙實體,而被描繪成一團巨大的宇宙雲。

在漫畫中,行星吞噬者來自一個比其他漫威角色更早的多元宇宙迭代。
漫威MCU宇宙一直大多忠於其原始設定,而該系列作品進行的任何重大改動通常都會為那些需要它們的角色增添一些新元素。 鑑於2007年《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中行星吞噬者的描繪方式如此不受歡迎,漫威工作室這次肯定會確保正確塑造這個反派角色。 MCU的行星吞噬者可能會更接近其漫畫原作,只會進行一些微小的改動以使其威脅更具可信度。

在2023年,《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導演提姆·史多利接受了ComicBook.com的採訪,談論了2007年電影中行星吞噬者臭名昭著的登場方式。據提姆·史多利所述,他原本願意採用更忠於漫畫的形象來塑造反派,但當時的製片方對於引入像原作漫畫中那樣浮誇的反派角色感到犹豫。當時的漫威電影和超級英雄類型電影還沒有那麼大膽,因此即使對於提姆·史多利輕鬆風格的驚奇4超人來說,一個擁有角狀頭盔的類人形宇宙實體似乎都過於誇張。
導演提姆·史多利表示 :「當時負責的人對那樣的角色感到擔憂,因為,你要記得,即使是漫威也花了很長時間才巧妙而成功地向我們展示了超級英雄在太空中的冒險,而這在當時根本沒有被考慮過。 所以,對於一個來自太空的龐大存在,當時的製片方還沒有做好準備去應對它的可能性。因此,你知道,那並不是最合適的詮釋方式。但是,未來的漫威電影肯定會有一些很棒的東西。」
撇開外形來談,《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中的行星吞噬者與其漫畫設定其實沒有太大差異。 邪惡的雲霧行星吞噬者選擇諾林·萊德作為他的使者,派遣他穿越宇宙尋找可以吞噬的星球。 電影中的行星吞噬者也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出於飢餓的本能去瞄準星球。 和原作一樣,銀色衝浪手最終背叛了他的主人並與驚奇4超人並肩作戰。 很明顯,《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原本是有機會呈現一個符合原作的行星吞噬者的,只是將反派的外貌轉化為真人電影形象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漫威自2007年以來的真人改編作品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毋庸置疑。 在2011年的電影上映之前,雷神索爾曾經是一個難以改編的角色,奇異博士在2016年的起源電影上映之前也是如此。 快進到2024年,漫威MCU宇宙已經為火箭浣熊打造了橫跨多部電影的劇情線,並且透過死侍和金鋼狼的多元宇宙情節將福斯的X戰警宇宙整合進了整個系列。 然而,儘管漫威工作室在處理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方面擁有非凡的成績,行星吞噬者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障礙。
行星吞噬者的類人形外貌比他的體型更容易解釋。 原作漫畫解釋到,每個星球的人們都會將這位「世界吞噬者」視為他們自己外表的直接體現。 另一方面,行星吞噬者巨大的體型使其難以與正常大小的角色互動,而縮小他的體型又會削弱他作為宇宙實體的氣勢。 因此,為了讓行星吞噬者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威脅,驚奇4超人電影或許可以藉鏡《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的做法,將行星吞噬者描繪成一場自然災難,但這次要賦予 它類人形的外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