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甲蟲》為新的DCU宇宙提供了希望!

儘管《閃電俠》在票房上的失敗使得DC宇宙的未來變得不確定,但《藍甲蟲》卻為新的DCU宇宙提供了希望。在經歷了幾部具有爭議性的電影、浪費的演員選擇以及劇情風格的劇變後,DCEU宇宙即將完結,以便開啟全新的宇宙重啟。然而,在這次改變之前,還有一些DCEU的電影將會上映,這使得它們可能會被忽視。《藍甲蟲》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它不僅在即將到來的重啟面前需要引起興趣,還需要與《閃電俠》的評價和商業失敗保持距離。

有許多因素導致了《閃電俠》成為票房失敗,包括伊薩·米勒的爭議、值得質疑的視覺效果以及日益膨脹的預算,無法滿足電影的收入。在一系列受到冷遇的作品,如《神力女超人1984》、《黑亞當》和《沙贊!眾神之怒》之後,《閃電俠》的慘痛反響繼續讓人懷疑華納兄弟的DC品牌是否能夠恢復。但儘管如此,《藍甲蟲》仍然成功地對觀眾產生了影響。

在開放週末進行一半的時間,藍甲蟲在爛番茄網站上的評分為75%,從影評們獲得了“新鮮認證”,而觀眾評分則為92%。這個分數讓藍甲蟲位居《星際異攻隊3》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之下,但超越了《閃電俠》、《沙贊!眾神之怒》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等作品,這些作品都有更知名的明星和英雄角色。考慮到海梅·雷耶斯將成為DCU宇宙的一部分,藍甲蟲的正面觀眾評價無疑將有助於新的宇宙重啟接納這個角色而不會遇到太多困難。

《黑亞當》、《沙贊!眾神之怒》、《閃電俠》、《藍甲蟲》和《水行俠:失落之王國》都受到了DCEU宇宙宣佈的負面影響。但在這些DCEU宇宙電影中,藍甲蟲一直是最脆弱的,它不僅是在《閃電俠》之後上映的第一部電影,而且藍甲蟲也是DC圖標中最不知名的角色之一,此外,即將上映的非DC宇宙電影,如《小丑2》和《蝙蝠俠》,與任何共享宇宙都沒有關聯,新宇宙的興奮主要集中在像《超人:傳承》和《蝙蝠俠 : 勇者無畏》等電影上。

由於編劇罷工導致的有限宣傳以及與《芭比》和《奧本海默》的激烈競爭,也影響了藍甲蟲的票房。從積極的一面來看,藍甲蟲的評價與《閃電俠》的評價相當不同,這表明口碑可能會幫助它,即使不能成為票房成功,至少也能避免前作的臭名昭著接待。正面的觀眾評價還可以激發DC宇宙去認識和開發《藍甲蟲》的片尾場景設定,並在DCU宇宙中完全引入泰德·科德,與梭羅·馬里達納飾演的海梅·雷耶斯並肩出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